top of page

電子書 - 《外星維度》

  • Writer: Owen Nash
    Owen Nash
  • Feb 5
  • 8 min read



第一部分:訊號的發現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物理學家李程皓再次獨自待在實驗室,他的目光緊盯著電腦螢幕上的波形圖。這些波形資料來自一個偏遠的無線電望遠鏡陣列,原本應該捕捉的是背景宇宙微波輻射的隨機噪音。然而,這段訊號卻異常清晰,帶著一種無法忽視的規律性,仿佛有人在黑暗中低語。

這已經是李程皓第三個不眠之夜。過去數週,這段訊號在他腦海中縈繞不去。它不屬於任何已知的宇宙現象,也無法用目前的科技或理論解釋。訊號的周期性與結構性極其精密,彷彿它的設計者深諳多維數學與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每次研究訊號,他的心中都湧起一種難以名狀的矛盾情緒。這是人類第一次接觸到如此複雜且智能的外星訊息,但它帶來的訊息卻可能改變一切。李程皓的手指輕敲鍵盤,將訊號放大分析,耳邊只有電腦運算的低頻嗡鳴聲。突然間,他注意到了一個驚人的特徵——訊號中似乎藏著一段編碼。這些編碼以一種類似於黃金比例的規律分佈,而解碼後的結果是一串極其複雜的數學公式,暗示著宇宙中某種根本性的法則正被揭示出來。

最初,他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巧合,或者是一場干擾。然而,當他向國際天文學聯盟提交數據請求交叉檢測時,來自全球各地的望遠鏡網絡也接收到相同的訊號。訊號來自一個距地球超過兩萬光年的星系,這裡被認為是生命不可能存在的荒涼之地。

訊號的解讀進程持續了幾個月,李程皓的團隊發現它隱含的數據量超乎想像。這是一份來自外星文明的警告。他們描述了一場將影響整個宇宙的災難,稱為「維度壓縮」。根據外星文明的說法,這種現象將導致所有物質和生命被壓縮成低維度的存在,失去自由度與意義,彷彿被掃入一個永無止境的黑洞。

除了警告外,訊號中還包含一段倒計時。根據計算,地球只剩下不到五年的時間來應對這場浩劫。李程皓意識到,這不僅是一次科技的挑戰,更是一場人類文明的存亡之戰。


第二部分:全球聯合

在李程皓將這一發現公佈給國際科學界後,世界各國政府迅速行動起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科學聯盟成立,頂尖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和宇宙學家被召集到了一個名為「阿基米德計劃」的絕密項目。

阿基米德計劃的目標是解讀訊號中隱藏的科技藍圖,特別是其中提到的一種名為「維度穩定器」的裝置。這種裝置據說能夠干預宇宙的基本結構,防止維度壓縮的擴散。然而,設計圖的復雜程度讓人類的科技顯得微不足道。

為了推進研究,各國放棄了以往的軍事競爭,開始共享科技資源和專家知識。無人機隊伍開始在世界各地建造超級對撞機、量子實驗室和重力波探測陣列。各種前沿科技被快速應用到項目中,甚至包括人工智慧來協助分析。

某天深夜,李程皓在研究室中與一位來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科學家瑪莉亞進行激烈的討論。瑪莉亞主張訊號中提到的「維度穩定器」可能依賴於一種未知的負能量粒子,而這種粒子的存在尚未被證實。

「我們必須相信這是可能的,否則我們還有什麼希望?」李程皓低聲說。

「但如果錯了呢?我們可能會耗盡所有資源,卻什麼也無法改變。」瑪莉亞回應道。

這些爭論在阿基米德計劃的每一次會議中層出不窮。參與的科學家們被壓力和疲憊所折磨,但沒有人選擇放棄,因為這不僅關乎他們個人的信念,更關乎整個人類的未來。


第三部分:初步成功與代價

數年後,在全球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第一台「維度穩定器」原型裝置終於問世。然而,這項成果並未帶來預想中的歡欣鼓舞,而是將人類推向一個更深的兩難困境。裝置被安置於月球背面的秘密基地,選址並非隨意,而是出於對地球安全的考量。若裝置失控,可能導致的災難性後果足以摧毀整個行星生態。

秘密基地的建立過程也伴隨著諸多爭議。巨量的資源投入引發了地球各國民眾的強烈質疑,許多人認為應將這些資源用於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和貧困危機。科學家內部的分歧更是加劇了困境。有人擔心裝置啟動時釋放的能量波動會引發無法預測的宇宙連鎖反應,甚至可能帶來比「維度壓縮」更可怕的後果。另一派則認為,若不啟動裝置,人類將注定滅亡,這是唯一的生存機會。

在第一次啟動測試的那一刻,緊張的氣氛幾乎凝固。當裝置釋放出強大的能量波動,扭曲周圍空間時,全球科學家屏息觀察著衛星傳回的數據。最終,裝置成功地修復了一個微小的維度裂隙,證明了理論的正確性。然而,測試過程引發的月球地震摧毀了數個觀測站,並導致多名科研人員受傷。更嚴峻的是,裝置的啟動消耗了數百公斤稀有金屬與反物質燃料,這些資源在地球上已極度匱乏。

人類此刻站在一個關鍵十字路口:是否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繼續改進裝置,冒著未知的風險與可能的毀滅,還是選擇停止,等待更穩妥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場道德與理性的拔河,一場希望與恐懼的角力。

在啟動測試的那一刻,裝置釋放出一股強大的能量波動,扭曲了周圍的空間。地球上的科學家透過衛星觀測到一個微小但清晰的維度修復現象——這證實了裝置的理論基礎是正確的。

然而,成功的代價是巨大的。測試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引發了月球表面的劇烈地震,並摧毀了附近的幾個觀測站。同時,裝置的運行需要消耗巨量的資源,包括稀有金屬和反物質燃料。

各國政府開始面臨來自民間的壓力。有人質疑是否應該繼續投入如此龐大的資源,特別是在地球本身的環境問題仍未解決的情況下。李程皓被邀請參加一場全球直播的科學論壇,他在鏡頭前直言不諱地說:「這不是一場賭博,而是一場必須面對的挑戰。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爭取未來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人類的抉擇

隨著倒計時逼近,國際聯合會議召開在即,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瀰漫的壓力。全球各國領袖與科學界的代表匯聚於瑞士日內瓦,這場會議的氣氛異常緊張。會議廳內,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李程皓及其團隊的最終提案。

李程皓將兩個選擇展示於眾:第一,集中所有資源建造一台超大型「維度穩定器」,以嘗試徹底逆轉維度壓縮;第二,分散資源於多個小型裝置,為人類爭取更多時間,但無法保證成功。會議廳內瞬間炸開了鍋,各國領袖與專家們展開了激烈辯論。

「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一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猛地起身,聲音充滿焦急。「我們必須冒險一搏,否則一切將無可挽回。」

「但這樣的風險太高了!」俄羅斯總統皺眉道,語氣中透著謹慎。「如果超大型裝置失控,我們可能會提前加速滅亡。我們應該選擇穩妥的方式。」

一旁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代表瑪莉亞冷靜地插話:「我們並非毫無依據地冒險。訊號中的數據已證實超大型『維度穩定器』的設計是可行的,但需要克服工程上的極限。」

會議室內的氣氛越發緊張,彼此的不信任與焦慮情緒逐漸蔓延。李程皓靜靜站起,平靜而堅定的聲音在喧鬧中顯得格外清晰:「我們的選擇,將決定人類的未來。我知道風險極大,但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選擇分散裝置只能延長一點時間,而選擇集中資源,或許能徹底扭轉危局。」

這番話讓在場的人陷入深思。隨後,中國代表團團長緩緩開口:「我們支持集中資源。這是一場對人類的賭注,但也是希望的所在。」

最終,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討論,與會的各國領袖和科學家們終於達成一致決議。他們決定動用全球資源,建造一台超大型「維度穩定器」,將全人類的命運賭在這個計劃上。

決議一出,各國迅速行動起來。李程皓的團隊開始全速運轉,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還有來自內部的分歧。一些科學家質疑這一決定的可行性,擔憂失控的後果將導致比維度壓縮更嚴重的災難。

「我們能不能承受這樣的失敗?」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忍不住發問。

「我們已經無路可退,失敗的代價或許難以想像,但放棄的代價是滅絕。」瑪莉亞語氣堅定地回答。

整個團隊陷入了瘋狂的工作節奏,日以繼夜地設計、測試、修正。一場前所未有的賭局就此展開,人類的未來系於一線。

在最後一次全球會議中,各國領袖激烈爭論不休。有人主張冒險一搏,也有人認為應該以穩妥為主。李程皓站了出來,用平靜而堅定的語氣說道:「這不是一場賭博,而是一場選擇。我們選擇的是希望,還是放棄?」

在場的每個人都沉默了幾秒鐘,然後逐漸響起了掌聲。最終,人類決定押上所有,建造一台超大型「維度穩定器」。


第五部分:未知的未來

當倒計時歸零時,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月球背面秘密基地內那座龐大的「維度穩定器」。從國際空間站到地球上的每一個屏幕,人類的命運正隨著這一刻被決定。

穩定器啟動時,首先是一片寂靜,接著是一道耀眼的能量波衝破裝置的核心,擴散至整個星際空間。這股波動在地球表面的科學家眼中是一場壯麗的奇觀,但它的效應卻無法預測。幾分鐘後,全球的觀測設備同時報告了一個驚人的現象——維度壓縮現象似乎暫時停止了。那些原本扭曲的空間結構正在緩慢地恢復穩定。

人類暫時鬆了一口氣,但這僅僅是開始。隨著「維度穩定器」的運行,科學家發現裝置的能量消耗比預期更為驚人,甚至達到了危險的水平。如果資源枯竭,穩定器將會停擺,而一旦停止,維度壓縮現象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回歸。

在這一背景下,各國開始進一步協作,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科學家們試圖開發能量更高效的替代燃料,並同時進行另一項險惡的嘗試——解碼訊號中未被完全解析的部分,希望找到更永久的解決方案。


隨著訊號的進一步分析,李程皓和瑪莉亞的團隊意外發現,訊號的最後部分似乎隱藏了一段與地球語言結構驚人相似的音頻信息。透過多種翻譯算法解碼後,這段信息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真相:這份訊號的發送者自稱是「維度管理者」,一個曾經掌控高維度宇宙平衡的古老文明。他們的世界因為某種錯誤的實驗而被壓縮成了低維度,而訊號本身則是一個警示與希望的遺留。

更令人震撼的是,「維度管理者」留下了一個訊息:如果穩定器運行超過一定時間,可能會打開通往他們文明殘存記憶的維度之門。這段訊息讓全球科學界再次分裂。部分人認為這是解救人類的關鍵,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可能帶來更大的危險——這扇門或許不是希望,而是一場災難。


「我們能否承受打開這扇門的後果?」在一次關鍵會議中,一位年輕的科學家如此提問。

李程皓回應:「這是一場我們不敢拒絕的冒險。如果門後真的是希望,我們將挽救的不僅是地球,還是整個宇宙的平衡。但如果是錯誤,至少我們嘗試過。」

在全球壓力與期盼的目光下,決策被做出。穩定器將在能量枯竭前推動到極限,以嘗試開啟維度之門。


當穩定器的能量達到臨界值時,月球表面出現了一個漆黑且深不可測的裂隙。裂隙中傳來一種低沉而不祥的振動,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呼吸聲。


他,低聲說道:「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 2024 by Never Stop Dreaming Club. Powered and secured by DreamTeam

bottom of page